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,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最广为人知的传说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屈原(约公元前340年-公元前278年)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、诗人。他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期任职,曾被流放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都城,屈原悲愤交加,于农历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尽。
传说当地百姓得知屈原投江后,纷纷划船前往打捞,但未能找到他的遗体。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,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,以此来喂饱水中的鱼虾。此后,每年五月初五,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来纪念屈原。
除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外,端午节也与古代的驱瘟避疫、祛病健身等习俗有关,是中国传统的卫生防疫节日。